从青楼女子到官太太,主动离婚后成为企业家,她的故事太精彩(下)-sbobet网址

《世纪人生:董竹君传奇》剧照
往期内容:从青楼女子到官太太……(上篇)从青楼女子到官太太……(中篇)
09
带着一对老人和四个孩子回到上海,董竹君的生活又重新陷入了困境。刚开始找不到工作,为了筹集孩子读书的费用,只能把家里的东西当当卖卖。当时在上海有两种当铺,一种叫“当”,另一种叫“押”,穷人一般喜欢去“押头店”,因为那里什么物品都能当,而且能拿到的钱多,但利息高,当期也比较短。看到这样的细节,我总忍不住感慨,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穷人思维”“富人思维”,并不是穷人就目光短浅,而是生活的困窘迫使他们只能顾得上眼前罢了。董竹君开始筹谋生活的出路。董竹君的第一个贵人,是她的二叔。二叔建议她开办纱管厂,理由是当时国内出产不多,大部分都靠日本进口,价格昂贵。如果纱管厂能办起来,一定不愁销路。1930年春末,董竹君在二叔的帮助下,筹集资金,开设了群益纱管厂。那个时代,在上海办企业的女性寥寥无几。董竹君的很多想法,其实都是非常现代的,比如为了融资,她想把厂子抵押给银行做贷款,邀请银行来厂里参观,但是银行负责人盘问一番后,对于女人创业这一点非常不信任。第二年,董竹君通过房东结识了几个菲律宾华侨,这些华侨参观过她的工厂之后,鼓励她去南洋招股扩厂。就这样,董竹君前往马尼拉,获融资一万元,扩大工厂规模。
1931年,董竹君去菲律宾的船上但好景不长,群益纱管厂刚刚有点起色之时,就在1932年的“一.二八”事件中被炸毁了。
与此同时,由于董竹君在厦门女中发表抗日救国演讲,被捕入狱。
随后,是一连串的厄运和打击:设法出狱、去杭州避难、遇到江湖骗子、双亲病重离世。
那是乱世。
时局动荡,大环境处于一片迷雾之中,个人的命运也风雨飘摇。尤其董竹君这样怀抱着一腔热血的革命人士,更是命途多舛。
10
1934年,董竹君又遇到了一位贵人。他叫李嵩高,四川人,因为听闻过董竹君带着孩子离开夏家,对她十分钦佩,路过上海时特意前来拜访。李嵩高借了2000元给董竹君,资助她做生意,解决生活困境。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董竹君曾经是夏之时的太太,即便离婚,过去的那些圈子和人脉也会帮助到她……我觉得这也没有什么,独立并不意味着不能接受别人的帮助。相反的,一个女人越优秀,越令人敬佩,她就越会吸引到好的人和事。所谓命,是可以改变的,改变它的,是人心。
董竹君拿着2000元钱,开始创办锦江小餐。从选址,到设计,从经营到管理,她倾注了全部心血,迎来锦江的开门红。
当时连杜月笙、黄金荣以及南京政要和上海军政界人物,都去锦江吃饭,并且也要排队等很久。
做生意,董竹君有一流的智慧。
她说,“我经常注意市场的情况,政治经济消息以及社会风气,习俗,气候,节日……信息灵通,经营灵活。”
审美、菜品、服务做得好,那当然是没得说。但我觉得,董竹君办锦江小餐,能够那么轰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本身就具有传奇色彩,她是自带流量的。
“吃瓜群众”不分时代啊。当时的人们肯定也好奇,想看看一个主动放弃做官太太的女人,能折腾出什么名堂来吧。更何况,她又是一个貌美的,有趣的,见多识广的女子。在夏家的那些年,虽然诸多不快乐,但无可否认的一点是,夏之时给予她的,除了官太太的名分,更重要的是见识:对于上流社会人心、审美和喜好的见识。这些见识是宝贵的财富,不管创业还是后来的逃难,都像护身符一样保护了她,也成就了她。创办锦江的过程中,有一个小插曲很有意思,杜月笙因为每次吃饭排队都要排很久,特别生气,就出资让董竹君扩大规模,还帮她解决了一些难题。董竹君可以说是最早的“女权主义者”,她为了让更多的女性经济独立,招聘员工的时候多招女服务员,并且给她们的薪水比一般店家高很多。与此同时,她又开设锦江茶室,赚取的利润资助革命人士,还创办《上海妇女》,唤醒男女平等意识。11到了抗战时期,董竹君的处境越来越凶险。
日本人和汉奸三番五次想害她,有一次她在家里遇到了刺客,惊魂未定,得知女儿国琼在菲律宾也被冤。深思熟虑之下,董竹君决定去马尼拉避难。
董竹君和女儿国琼在菲律宾
战火纷飞的年代,马尼拉也不是世外桃源。
1942年,日军侵占了马尼拉,董竹君带着女儿们开始逃难。她特别嘱咐大家,“在资本主义气氛浓厚的殖民地逃难,穿着还是干净漂亮一些占便宜,大家要随时注意这点。”
逃难的过程中历经好几次生死攸关的时刻,这段故事读起来比任何历险小说都惊心动魄,并且它是真实的。有兴趣的宝宝直接去读书,我只分享三个印象深刻的细节:
第一个细节,董竹君带着女儿住在菲律宾朋友家,关于往哪个方向逃,大家产生了意见分歧。菲律宾朋友一家打算往北逃,董竹君对于战局的预测不同,觉得向南才安全。
结果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董竹君独自带着女儿向南逃,后来事实证明她是对的。
第二个细节,在一个小镇上遇到轰炸,大家四处逃散,这个时候能进城是最安全的。
董竹君因为穿得整洁美丽,像个高贵的太太,所以被一个开车路过的男人救了。她不仅和女儿们搭上了车,还顺带救了朋友。
第三个细节,到了1943年,董竹君有一个机会乘“难民船”回国,结果船困在日本九州,他们被告知要等待换船,实际上是被骗了。
董竹君会日语,就通过旅馆主人打听消息,得知船被征用了,他们不可能被送回上海了。那真的是生死只有一线之隔,董竹君决定设法坐轮渡到釜山,再乘火车经过东三省回上海。就这样,在几乎不可能办到的情况下,她不仅说服了日本警官,还设法买到票,搭救几个同伴,一路惊险重重,回到了上海。
12
回到上海,董竹君开始整顿锦江两店,同时继续为党做了很多革命工作,就不一一尽述了。值得一提的是,1951年,董竹君将多年辛苦经营的锦江两店全部奉公,仅留下郭沫若为她写的一首诗,以及红木文房四宝一具。
同年6月,锦江饭店迎来开幕式,成为上海第一家可供首长、外宾们食宿和召开重要会议的安全场所。
不禁慨叹,这个女人,真的是拿得起放得下啊!
觉悟高是一方面,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她的zz敏感性,她敏锐地觉察到,变天了,新的时代来临了。
到了1986年,锦江饭店举办纪念会,却要割断“前身历史”,不仅将董竹君的创始人名字抹去,连她写的祝词都拒绝印在纪念册上——只是因为他们觉得创始人曾是个青楼女子,不太光彩。
周总理却记得她,感谢她。
1953年秋天,董竹君赴京,住在女儿国瑛家里。周总理派秘书去电话,设了家宴请董竹君吃饭,感谢她多年来为党做的工作。
1957年在全国政协会上和周总理握手
1960年,董竹君从上海迁居北京。
后来的几年,她也没有逃过那场浩劫,五年的牢狱之灾,读来潸然泪下。
1979年,董竹君终获平反。
1997年病逝,享年97岁。
她的几个孩子,也都培养得极为优秀。
董竹君和女儿们
晚年书写往事,那些轰轰烈烈,波澜壮阔,一个世纪的传奇人生,读来是惊奇的,敬佩的,也是备受鼓舞的。她的勇气、智慧和坚韧,她在任何境遇下都不会随波逐流,直面现状,开动脑筋,主动掌控自己的命运的人生态度,是现代女性依然值得学习的。最后,用《我的一个世纪》这本书封面上的一句话,结束本文吧:“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和你们共勉。
点个“在看”,就当鼓励我了~
往期文章
蒙淇淇、凡尔赛文学和县城少女
《风平浪静》:关于命运、父权和爱情
不谈翁帆,聊聊杨振宁给我的几点思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