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如何与古人对“画”?-sbobet网址

作为人类美术史上不可忽略的艺术门类,中国画到底好在哪儿?如今的我们看不懂中国画,或许是因为我们不懂这些人。本期《tatler尚流》再次邀请2020年度gen.t亚洲新锐先锋安伦杰,与我们对话三位中国画艺术家共同探寻古风国画之雅趣。
an lunjie
安伦杰
赋苏创始人,旨在振兴中国传统文化并强调其与当代生活的联系。该组织将各类非物质文化领域的知名大师与年轻艺术家、设计师连接起来。
按住下图,上下滑动
01让壁画动起来
汤柏华出生在中国烟花之乡湖南浏阳,这是个浪漫绚烂而又潜藏危险的地方。对于从事烟花生产的人来说,制作过程中常有不可预测的危险,因此当地的人为了保佑平安有建造庙宇的习俗。这些当地的庙宇对汤柏华来说就像现在的美术馆一样,是他艺术的启蒙之地。上世纪90年代,他的童年里浏阳开始修复这些历代的古庙,他的邻居和表哥便是参与修复工作的一分子。渐渐地,壁画上那些神秘的形象进入了他的心里,一个与现实不一样的世界开始在他的脑海中构建起来。
tang bohua
汤 柏 华
动画导演、艺术家,
代表作《夏虫国》《莫高霞光》。
2011年,在汤柏华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2年后,《夏虫国》被构想了出来。故事的意象和灵感来源于《庄子·秋水》篇中的一句“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经过几个月的酝酿和构思,汤柏华把儿时根植于脑海中的那个如梦一样的世界和庄子的境界嫁接在一起。
正是后来读到了《庄子》,
才体会到古人早就有这种对世界的微妙体验,
而且用无比浪漫优美的文字描写着这种体验,
基于这些体会,
我用动画这种方式来表达我的体验。
这部影片只有短短的16分30秒,却凝结着难以想象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在正式制作之前,汤柏华带领着团队前往敦煌石窟采风半个月,随后又到山西永乐宫研究壁画。在使用材料上汤柏华坚持呈现有历史感和时间感的东西,因此他想要找到接近壁画的坚实的画面质感,最终他们决定使用虽然体积和重量较大,但是成本和呈现效果都令人满意的石膏板。在制作过程中,这种笨重的材料还是给他带来一丝意想不到的惊喜,石膏板凹凸的表面质感,偶然出现的缝隙和气泡都在不经意间营造出了汤柏华理想中的壁画该有的“呼吸感”。最终,《夏虫国》全部完成后,使用的石膏板加在一起,竟有20吨重。
上:动画短片《夏虫国》中的场景,原图绘于石灰版上
下:动画短片《夏虫国》中的夏虫国
现在这部动画在豆瓣上标记的观看人数是2,681,评分高于百分之七十五的短片。与它在国内受到的小众冷遇不同,在海外它入围了第60届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第24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第68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第7届波兰国际动画电影节、第25届圣保罗国际短片电影节等等。
动画短片《莫高霞光》剧中场景
完成这部短篇动画后,汤柏华依旧常常到敦煌和山西各地,继续了解、学习古代壁画。对他来说,儿时记忆里那些硕大的庙宇,在敦煌和山西的石窟面前,变得那么渺小,他逐渐看到了更大的艺术宝库。“像是小时候的记忆指引我到了这里,就像是小河慢慢汇聚进大海。”2016年,汤柏华完成了动画短片《莫高霞光》,这是汤柏华和30个画匠270个日夜在敦煌鸣沙山下驻地创作的结果。他们用敦煌莫高窟大泉河的土和鸣沙山的沙,按“三沙六土一份灰”的古法,采用和敦煌画壁墙面一样的方式,将《莫高霞光》的每一帧画面都绘制在有敦煌灵性的泥板上,让敦煌壁画动了起来。
点击视频查看动画短片《莫高霞光》现在,汤柏华又在做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了。他刚完成了一幅长达100米的中国历史长卷,从盘古开天地讲起,贯穿上下万年,直到近代清帝国的灭亡。为了这件事,他又花了3年的时间。汤柏华的这股劲儿,会让人想到《莫高霞光》里讲的故事:“唐贞观年间,28岁的玄奘为寻求信仰的真理,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西出玉门关,来到了莫贺延碛。八百里莫贺延碛,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风沙蔽日,唯有枯骨指示行路。半路饮水不慎失落,玄奘四天五夜滴水未进,却以无比坚韧的意志,克服内心的恐惧,超越身体的极限,终于走出莫贺延碛。”

02古今可共情
2019年的盛夏北京,作为艺术家的王赫精心铺陈了34幅作品,举办了自己的首次个展。展览的名字叫《时光机》,地点在时间博物馆,都跟“时间”有关。大概是因为他的作品里不仅出现了会使用时光机和任意门的家伙,还上演着一幕幕令人惊奇的“穿越”。
wang he
王 赫
艺术家、古画复制师
王赫出生成长在北京,清华美院毕业后,王赫在红砖琉璃瓦下做了一名古画复制师,这是一份肩负使命感的辛苦工作。这份工作在很多人看来有些枯燥,但对于王赫来说,能通过笔下的具体事物体会其中传达出的人的情绪,是十分有趣的,这让他沉浸其中得到艺术和精神上的给养。同时,的确也有辛苦的而一面。除了长期坐着不动弹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外,精神层面上压抑、甚至泯灭掉自己的痕迹和表达欲望。因此,王赫希望能在复制之外把想表达的东西创作出来。
每一个你现在看到的古代作品,
都是他们的当代,
表达的就是他们当时的精神状态,
而人性中很多情绪和情感,
永远是能够古今共情的。
很多人对中国传统绘画存在误解,将它与西方绘画和当代性割裂开,而王赫则认为,中国绘画在某些层面上,具备了当代性。2014年,在微博上“古书画复制人王赫”开始发表一系列作品。乍看之下,这是一幅精美的传统工笔山水画,但细看之后,大家又惊又喜——小时候只出现在漫画里的,那个再熟悉不过的 “蓝胖子”穿越到了中国画里,在随后系列作品陆续出现,观众沉迷在这种奇妙的跨时空碰撞里,沉浸在疏阔淡雅的一派古风之中。
王赫,蓝胖子之春山游骑
这一切都来自王赫“灵机一动”的大胆尝试。那是王赫释放自我创作能量的一个开始,可是他也明白,灵光乍现并不能让创作持续得更远更久,后续想要把这种能量积蓄成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和玩味的成熟作品,他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王赫,傀儡戏搜山图抱着这样的想法,从第一幅作品的诞生到形成一套较为完成、成熟的创作方法,王赫用了四五年的时间。在不断演进的过程里,有一条准则王赫从未动摇过。“我的第一原则是不破坏经典画作原有的面貌。第二,我要传递的是某种精神内涵和古代绘画之间的契合度,它们之间能够发生内在的关联性,并不是一拍脑袋,随便加什么进去都行。我想传达属于个人的真情实感。”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渐渐地人们在王赫的画中不仅看到了“蓝胖子”,还看到了操控无人机的古代文人、拉着小提琴为芭蕾舞伴奏的小儿、开着快艇驰骋江面的骚客,还有戴着耳机欣赏音乐或是正在自拍的诗人,更有甚者,他将明四家之一的仇英和当代绘画大师大卫霍克尼的作品并置,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火花。这些在大众看来,带着幽默、智慧和哲思的作品,一下子拉近了他们与传统绘画之间的距离,而且在观看的过程中时刻期待着与画面中隐藏的小惊喜不期而遇。除了能给观众带来会心一笑的感觉之外,王赫尽量避免过多的随意“穿越”带来的恶搞效果,变得像漫画或插图。“一旦引入了某些大众熟悉的形象,会导致你整体想表达的内容变单薄,变得过于直接,没有深入的可读性,这是我在创新的过程中,始终在避免的。”他认真地解释道。
03只生欢喜不生愁
林曦新书《书法课》
去年年底,林曦推出了她的新书《书法课》。在这本书里,她从自己十年的教学经验出发,把多年以来对书法的认识、思考和感悟付诸笔端,凝结成书稿。过去的十年中,林曦面向零基础的成年人开设书法课程,推行着“心手相应,知行合一”的理念,从传统艺术和文化的角度,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国书法的美和其中蕴藏的生活哲思。
lin xi
林 曦
水墨画家、暄桐教室的创办人,
2020年底出版新书《书法课》
林曦出生于山城重庆,后来到中央美术学院求学。她的水墨启蒙是从一本张大千先生的画册开始的,后来陆续看到了齐白石和丰子恺的作品,这三位20世纪的国画大师将她引入了一个神奇的新世界。水墨从那时起就深深地吸引住了她。12年前从央美毕业之后,林曦作为一名艺术家参加了国内外的多个展览,也曾在荣宝斋挂画。当时一帆风顺的林曦没有选择既定的职业道路,而是选择听从内心,花两三年时间去思考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
林曦水墨作品,《只生欢喜》,34cmx23cm,2014“我喜欢写字、画画,也想做好这件事,也更希望更多人能像我一样因此受益。”顺着这个想法,林曦问自己:“在让更多人受益这件事上,我能否做些什么?”2011年,她开设了暄桐画塾——“画画的小私塾”。这间最早教授画画、写字的小教室,是她理想的真正起点。
绘制作品时的林曦及水墨作品《清凉夏安图》,
23cm×15cm,2013
从那时起,教师的工作占去了她大部分的时间,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和研究、制定教学要点及进度。她喜欢上课时和大家一起与古人、与传统相会,过程中收获的巨大快乐和智慧长进令她十分满足。在她看来,当写字和艺术成为了一种日常,人们就可以通过它享受到一种内在自我成长的乐趣,那一刻人的内心一定是安定纯净的,外界的繁杂动荡对个体的动摇和影响都会变得很微小。
左:林曦水墨作品《游戏》,44cm×39cm,2019右:林曦水墨作品《荷风》,39.1cm×39.1cm,2018
与此同时,林曦自我的艺术创作并没有就此停止。每当下课之后,关起门来,她又是那个专心画画的自己了。“我的创作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我看自己的画,有时候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但又很喜欢。一方面每一幅画都很像我,是我真实内心的表达;另一方面我也会问自己‘怎么不能尝试更严肃重大的题材呢’。可是,我不得不承认,生活中能够真正打动我的,就是那些细小的、稍纵即逝的东西。”这些能够打动林曦的非严肃、非重大的东西,大概就是她所谓的“无用之美”,这也是她一直关注的。“它和人的个性、情感与思考有关,而与数量多少无关,也无法量化和拆分成单一的具体标准,它是平凡生活里的一种升华,是在有限时间中我们对自己生命质量的一种提升。”
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尝遍人生中的百般滋味,但能够给自己存储更多的快乐和甜蜜,感激路途中的启发和悟得,减弱外界的影响和时代的焦虑。
林曦说,她最欣赏的一句话是“只生欢喜不生愁”。对她来讲,并不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忧愁,而是给自己一种选择。她也希望能够把这种生活的思考带到课堂中去,让更多的人体悟到。“工作和生活的真意和乐趣,是把自我放在不同的情境中历练体验。”林曦说。
林曦作品及生活之美
林曦告诉我们,以前暄桐教室进门处有一块牌匾,写着“留余”两个字。这不仅是书法和绘画之间学会留白的艺术境界,更是人生的境界。林曦笔下的画,恬淡、沉静、平和,在从容的留白之中,看到了她的人生智慧。
采访、撰文:sherry xue、金漫游、安伦杰编辑:sherry xue、anson zhou
更多精彩内容分享,请详见《tatler尚流》三月新刊
2020 gen.t中国新锐先锋完整名单揭晓!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