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信读后感50字(鸡毛信读后感100字)-sbobet网址

鸡毛信读后感50字(鸡毛信读后感100字)

正好最近闲来无事,抽空把电影『1917』看了一遍,看完第一个反应就是这故事怎么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回到家里突然想起来,这不就是海外版的『鸡毛信』么?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

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

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

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其实把『鸡毛信』稍微改改,基本上和『1917』一个感觉吧。只不过人家拍的比较高大上,咱们的『鸡毛信』一是儿童题材,二来年代久远,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鸡毛信』的结局是圆满的。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信……鸡毛信……』

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海娃又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暖炕上,盖着一床软绵绵的毯子。太阳从窗口射进来,照在炕上。

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好些吗?还疼吗?』

海娃顾不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

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摸着海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那是你爸爸让你送来的情报。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多亏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

从结尾我们就可以知道,『鸡毛信』是用来引战的。而『1917』却是恰恰相反,用来止战的。

正是如此,『1917』在紧张的程度上面,要远远高于『鸡毛信』

毕竟冲锋的计划一发动,回天无力,全军覆没,所以心里面一直在想着,主角你能不能快点。

可是主角拖了一个小胖子,一点都不着急的样子,时不时还要作作死,一会逗逗小老鼠玩自爆,一会还要爆一下圣母光环,救一救德国鬼子,以至于我有点搞不清他们是出来干嘛的了。

而且我也有点不太明白,作为他们的长官,看着这两个吊儿郎当的士兵,为什么就一定会觉得这两个人能把「鸡毛信」送到麦肯齐上校手里…

万一路上被德国鬼子一个枪子送上西天,信没送到,前线的士兵们不就都成了炮灰了?

艾林摩尔将军怎么会如此儿戏呢,按道理来说,不应该多派几批信使过去,增加送达的概率?

艾林摩尔将军表示,不用了,我看下士斯科菲尔德的主角光环挺猛地,死不掉。

咦!好像确实如此,两个人白天出发,感觉时间绰绰有余,没办法,只好安排斯科菲尔德昏迷一次,然后时间就是白马过隙,一下子就到了黎明时分,主角那个急啊,一路狂奔,背后德国鬼子拼命开枪,却被主角光环一一避开,怎么打也打不到,连个擦伤都没有。

也难怪艾林摩尔将军这么有信心。

就是主角后面老是一会打鸡血,一会又疲惫不堪地停下来喘气,弄得我这个强迫症有点心焦。虽然我明明知道这信是肯定能送到的。

但是我也看出来了,导演就是要吊你胃口,卡着时间点在最后时刻才会把信送到。

峁上突然响起一阵阵排子枪声。海娃听到了,这是自己人的枪声。他的两条腿又来了劲,爬起来拼命向峁上扑去。忽然他张开双臂,『哎哟』尖叫一声,晕倒在乱草堆里了。一个游击队员跑过来,抱起了受伤的海娃。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鸡毛信……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

《1917》故事的灵感据说源于导演萨姆·门德斯的祖父,导演的祖父参加过一战。

我在想指不定导演也看过『鸡毛信』这部小说呢,小说写于什么时候我不得而知,反正不会早过1953年,因为电影就是那时候拍的。

当然了,这么说也就是调侃一下,我但是觉得电影拍得还可以,能够突出战争的残酷,除了各别作死的行为以外。对一战的细节还原也非常到位,还是强烈推荐去电影院看看的。

不过这个电影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与我同行的伙伴,甲「男」赞不绝口,连声叫好。乙「女」则觉得挺闷的,有点无聊。

所以带妹子去看的,还是先观察一下她对这种题材有没有兴趣吧。

当然了,我觉得这种类型的片子,其实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去拍拍嘛。

日本对标德国。海娃对标下士斯科菲尔德。下士布雷克…就拿海娃的羊来对标吧。

张连长对标麦肯齐上校。海娃的爸爸对标艾林摩尔将军。

剧情完全可以套用。也可以来个一镜到底的拍法,让老树重新开花「笑」[大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