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叙事散文走向成熟的作品 冰心散文《我的老师》-sbobet网址

叙事散文走向成熟的作品

标志我国叙事散文成熟的作品是《左传》。

1、《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传为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春秋”一词,本是东周列国史官所撰编年史的通称。古人之所以重视写史,是因为历史不仅是祖先的生活记录,还可以从中学习各种知识,指导现世人生。传说孔子写《春秋》的目的就是要原始察终,见盛知衰,惩恶扬善,拨乱反正。

2、《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改称《春秋左氏传》。《左传》一书系统地记述了春秒时期的历史,也追叙了春秋以前的若干历史片断。《左传》记事详尽全面、准确生动,其中对春秋时期军事制度、军队建设,尤其是对当时战争的大量精彩记述,在先秦典籍中更堪称佼佼者。

3、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

延伸阅读

记叙文与记叙性散文的区别

其区别如下,(一)表达范畴不同。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展开叙写。(写人,记叙,写景,状物)条理清楚,描写准确生动,情节完整。首尾呼应。叙事散文表达比较灵活,可在叙事的基础上时而议论,时而抒情,不拘一格。

(二),写作重点不同。记叙文必须按照记叙的要素去组材写作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也称记叙文六要素。叙事散文则不要求这么严格,只要遵照“形散神聚”特点写作就可以了。也就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灵活运用,联想丰富,海阔天空。

(三)结构不同,记叙文,开头,主体,结尾,层次比较明显清楚,段落层次衔接紧凑,上下文之间紧紧相连,可用过渡段过渡,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叙事散文,结构比较松散,选用的材料能表现主题就可以了。

总之,无论哪种体裁的作品,都必须紧扣主题(中心思想)选择组织材,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及表现手法,勤学多练才能创作出优质作品。

叙事性散文,怎样进行叙事散文的写作

叙事散文是散文的一大类,主要是叙事,抒情。与记叙文不同的是,叙事性散文只有高潮,没有结果,没有议论部分,而多一个抒情部分,且多有明暗线索,让结构更加明了,所以在现今时期很受大家的欢迎。散文的一大类,主要是叙事,抒情。与记叙文不同的是,叙事性散文只有高潮,没有结果,没有议论部分,而多一个抒情部分,让结构更加明了,叙事性散文一般很受到大家的欢迎。叙事性散文比抒情性散文多一个叙事部分,从头到尾是叙事部分,没有记叙文那种鲜明的开头。另外,叙事性散文多写多个人或多件事情,这一点与记叙文相区别。叙事散文之所以称为散文,是因为它具有构成散文的两个要素:描写和感悟。只有有描写和感悟的文章才称为散文。因此,如果缺少了这两者的任何一样,则多是一篇文体不明的文章,而不是散文。与小说不同的是,叙事散文写的是真人真事;与说理散文不同的是,叙事散文所写的事情全部都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符合散文概念和具有散文要素的文章,如果有一些虚构成分,但整体架构是真实的,并且来源于自己的真实生活的话,这篇文章才算是叙事散文。不同于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的抒情虽不如抒情散文细腻,但更有艺术感染力,也更为简洁凝练,且抒情多服务于叙事,叙事部分仍占主要地位。与论述类散文相反,叙事散文的叙事部分多达4/5,多于论述类散文的1/5。叙事散文议论的目的是为了有所感悟,令文章更为深刻,以更好地服务于叙事塑人,而议论散文的立意高远广阔、见解独到经典和分析细致深入是主要目的。叙事散文又分为五类,一类叫写人状貌类叙事散文,一类叫叙述情节类叙事散文,一类叫阐发道理类叙事散文,一种是咏物类叙事散文,一种是心理历程类叙事散文。写人状貌类叙事散文主要目的是塑造人物形象,与现代小说类似。叙述情节类叙事散文重在情节的细节,与记叙文不同,不讲究情节一波三折,但重视结构。阐发道理类叙事散文借叙事来说明某个道理,但叙事依然是主要目的。咏物类叙事散文专写一种物品与自己发生的故事,或自况某物,来歌颂美好人性,达到叙事目的。心理历程类叙事散文顾名思义主要写自己的心路历程,多描写多个事情,时间跨度大,感情不一,但服务于同一主旨,多写自己感情的变化。

五大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的概念是对诸子百家的哲理散文而言的。哲理散文以析理论辩为主,不专记人记事;历史散文则以记述历史事件的演化过程为主,最早的历史散文是《尚书》。历史散文有三体,分为“国别”、“编年”和“纪传”。

中文名

历史散文

产生文学时期

先秦文学

代表作品

《国语》《战国策》

历史作用

对后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简要介绍

名称: 历史散文

《尚书》有今文、古文之分。今文《尚书》指秦焚书后,汉初儒者搜集到的29篇文章,因用当时通行的 隶书写定,故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从 孔子故宅坏壁中发现用古文字写的《尚书》,称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已被证明是伪作;今文《尚书》也有一些值得怀疑的篇章。

《尚书》的内容,大多是一些 誓词、政府文告、 贵族的告诫之词,也有一些对事物的客观记述。《盘庚》古奥难读,保存的原貌也较多,主要是记述盘庚迁殷时对臣民的三次讲话。类似的还有《大诰》、《洛浩》。《顾命》是一篇记述成王死、康王即位的仪式的文字,叙事清晰,井井有条,初具 记事散文的规模。

代表作品

“国别”有《国语》《战国策》,“编年”有《春秋》与《左传》、《资治通鉴》,“纪传”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名词概念

1、甲骨卜辞: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记言、记事的简短文字,是殷商时代进行占卜时在龟甲兽骨上的简短记录。文句虽简短,却形成了初步的语言规律,可以说是记事散文的萌芽。

2、 春秋笔法:原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来表明思想倾向的写作方法。 春秋笔法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用词准确,表现出修辞学的发展,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人们把文笔含蓄蕴藉,带有所谓”微言大义”并暗寓褒贬的文字,也称之为 春秋笔法。

3、 春秋三传:指解释和 补注《春秋》的三部历史著作《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的合称。《公羊传》和《谷梁传》是以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为主,而《左传》则只是仿照《春秋》内容却比《春秋》广泛丰富得多的新 史书。

重点问题

产生与发展

1、历史散文:指先秦时期记述 历史人物的思想活动、历史事件为主的散文著作。

2、甲骨卜辞:殷商时期的记事文辞,记事虽简短,但文句已形成初步的语言规律,是记叙散文的雏形。

3、《易经》卦、 爻辞:《易经》是巫卜之类编著起来的卜筮书。其中的卦、爻辞,比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记事文字比甲骨文卜辞更完整,有更多的文学色彩,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萌芽发展阶段。

4、《尚书》:是上古之书的意思,它是殷周官方文告汇编,是我国第一部真正的散文总集。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内容主要是君臣的讲话、誓辞、政令的记录,其文辞简约,有比较完整的结构,某些地方使用了比喻等手段,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特征。但其文章多是口语记录,语言古奥,艰涩难读。代表篇章有《盘庚》等。

5、《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事条理清楚,结构完整,使用比较规范的语言。在修辞技巧方面,表现出很深的功夫,一字之用竟会”寓褒贬,别善恶”,选词炼字,十分精细。

从 甲骨文到《春秋》,展示历史散文在各阶段的发展轨迹。以后相继出现了以 散文形式写历史的著作,如《左传》、《国语》、《战国策》,历史散文的发展,已很成熟了。

《左传》

1、《左传》释名:《左传》原名《春秋左氏传》,是在《春秋》原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 补注历史事件原委的著作。据传统说法,作者是左丘明。《左传》以儒家思想为指导评价历史。《左传》又是一部具有很高 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左传》的文学成就为后世文学提供了借鉴,影响深远。

2、《左传》的文学成就:①善于叙事,精于剪裁,叙事方法多种多样。叙述历史事件富有故事性。②长于叙写战争,往往围绕战争背景、战前准备、战略战术运用等方面展开叙写,如 秦晋?之战、晋楚?之战、齐鲁长勺之战( 曹刿论战)。③善于在叙事中描写人物。描写人物的具体手法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 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中揭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通过补叙故事情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对比描写、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④《左传》语言的主要特点是洗炼、简洁、准确、流畅,极富表现力。

3、《郑伯克段于鄢》:集中描述了郑庄公家庭内讧的历史。这篇散文叙述了统治阶级家庭内部为争权夺利而勾心斗角、相互倾轧的情形,暴露了他们自私虚伪和贪婪狡诈的本质。故事脉络清晰,人物刻划尤为鲜明生动。结构完整,对话简洁。

4、《曹刿论战》:又名《齐鲁长勺之战》。它叙述了春秋时代齐鲁两国在长勺的一次战争,说明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歌颂了曹刿的政治军事才能。长勺之战是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艺术上,精心剪裁,重点突出”论战”主题,行文跌宕多姿,语言精炼。

5、《秦晋?之战》:记述了战国时代秦晋间争夺霸权的一次大战的前后经过,通过 蹇叔哭师和秦师骄纵轻狂的描写,指出了 秦军失败的必然性。人物形象鲜明,从人物言行中写出了生动的个性,精心构思,结构浑然一体, 外交辞令巧妙精美,隽永含蕴。

6、《左传》的文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国语》

1、《国语》是按国别记载历史的著作。作者据传也是左丘明。《国语》侧重于记载各诸侯国政治、外交活动中的一些谏说言辞。《国语》反映了春秋时代政治变化的轮廓。

2、《国语》的文学成就:①文学简明质朴。②作为记言为主的史书,它保存了当时大量口语,生动传神,谏对之辞写得十分出色。③有些篇章故事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3、《国语》的文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战国策》

1、《战 国策》释名:是一部秦汉人所纂集的历史著作,已无作者之名可考,大约最初只是战国时代各国史官和一些游说之士记录下来的文稿、史料,后经汉代学者 刘向汇集整理,共三十三篇。因为它的内容主要是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的,故定名为《战国策》,还有《国策》、《短长》、《事语》等异名。《战国策》亦是分国记事,时代起于战国初,终于秦并六国后,共二百四十年左右。

2、《战国策》的史学价值

《战国策》作为一部史书,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叙事不记年月。《战国策》反映的是战国时代纵横家的思想,它真实记载并颂扬了游说之士的活动以及他们的 奇谋异策,对当时统治阶级和政客们的权谋、狡诈、角逐作了客观的暴露;也记载和歌颂了某些有政治远见、坚持正义、不畏强暴的人物和他们的生动事迹。

3、《战国策》的文学成就:①注重人物 形象描写,善于以 人物性格发展为中心安排结构,叙述情节,描写人物;以事件为中心,发展情节,在事件中展示人物性格。②善于叙事,故事性强,善于细腻描写;长于 人物性格刻划。③语言富艳华彩,对话生动,叙事铺张夸饰。

4、《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邹忌与 徐公比美的故事,说明要广泛听取意见,修明政治,才能称雄诸侯的道理。文章具有笔调轻灵,语言精炼自然而又富于变化,生动的心理描写,比喻贴切的艺术特点。

5、《冯谖客 孟尝君》:通过士人冯谖为孟尝君营造”三窟”,使孟尝君相位稳固的事迹,颂扬了”士”的智谋及其在战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颂扬了冯谖争取民心的政治卓见。这段文字的艺术特点是:情节曲折、细致,富有故事性;运用烘托手法,刻划了一个有胆识的策士形象,以 人物性格发展为中心,安排情节结构。

5、《战国策》历史散文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国语》、《战国策》、《晏子春秋》等,对后世》极似《左传》、平原君、魏公子等列传又极似《战国策》。《春秋》的褒贬是非以及《左传》直书无隐的精神,一直为司马迁以来的良史所继承,成为过去史学家撰著的原则。从 司马迁起,史家之有论赞,也是受了《左传》的启示。《左传》的作者常常通过”君子”或他人之口来表示自己的观点、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这种手法也为后来史家所秉承。

纪实性散文与叙事性散文的区别

纪实散文要求真人真事,叙事散文要求是故事就行,虚构真实都可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