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神情要庄重肃穆,穿戴要素朴整齐,态度要虔诚恭敬。可笔者发现,本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有些青年男女却衣裤鲜艳,一路上嘻嘻哈哈;有的人拿着手机,站在墓碑旁在电话里不停地说说笑笑;几个孩子,大人也不好好管着,在墓园的草坪上互相追逐着,乱跑乱跳。总之,给人的印象是,扫墓一族成了“嘻嘻哈哈”一族,墓地成了“嘻嘻哈哈”之地。难怪有网友调侃道:不就扫个墓嘛,弄得像是去旅游一样,还让人好生“羡慕”。
慎终追远,缅怀先人,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不可粗心大意,不可喧哗放肆,不可打闹嬉戏。然而由于某些人不注重仪式感,不注意场合,美其名曰扫墓,实则亵渎、轻慢了逝者。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古人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各种礼仪的举行,比如开学典礼、成人仪式、毕业典礼、颁奖仪式,给人们植入的是理念,介入的是感情,过后的仪式感,往往长留于当事者的记忆中,产生强烈的教化。
对于重大事件、重要节点,举行仪式是必要的、必须的,不是可有可无的。比如加入少先队、入团、入党时的仪式,相信大家至今难忘,伴随着仪式感油然而生的光荣感、自豪感、使命感,与我们一起走过坎坎坷坷,跨越万水千山。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天安门广场每天举行的升旗仪式,万众瞩目,庄严神圣的仪式感,激励着国人不忘初心,燃烧熊熊的爱国热情,激发无穷的力量。
仪式感带给人们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1941年11月初,正值莫斯科会战关键时刻的红场阅兵,极大地鼓舞着苏联人民同仇敌忾,与德国侵略者血战到底。正气凛然、威武不屈、英勇无畏的仪式感,转化为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充满了排山倒海、雷霆万钧的磅礴气势。雄壮宏大的仪式感,增添着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和民族自信。根据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等,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进行宪法宣誓。向宪法宣誓的仪式感,显然有利于敦促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
人生中是需要有仪式感的。尼采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过往生命的辜负。仪式感,会让你那些看似平常的日子“翩翩起舞”。著名童话《小王子》里,小王子和他驯养的狐狸之间有一段对话。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狐狸答:“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有意识地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这就是仪式感。有了仪式感,你会远离邋遢、庸俗,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在人生的某个段落,比如参加工作纪念日、结婚纪念日、大学毕业纪念日等等,举行必要的仪式,让仪式感充溢心间,“这一时刻”肯定明显地与你的其他时刻不同,“这一时刻”的重要,“这一时刻”的情趣,会使你“阳光”起来,向往着“诗和远方”。
仪式感,说到底就是一种认真、慎重、专注、用心的态度。话又回到本文的开头,如果每一个人都是带着仪式感去祭奠追思,肯定不会马马虎虎、草草率率、随随便便。推而广之,带着仪式感去工作,仪式感的庄严正式、一丝不苟,会提醒你不能玩世不恭般走进办公楼,心不在焉地坐在办公桌前,而是迸发出巨大的热情,毫不懈怠地把工作做好。
(2017年5月9日江西日报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