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希廉与“一筐两进士”-sbobet网址

桐城为江淮文明的发祥地和集中地,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誉。明清两代,桐城人文景象蔚为壮观。中进士达244人,举人793人。(数据来源:《桐城科举》方宁胜著。)留芳后世的“父子双宰相,兄弟四翰林”、“桐城张姚二姓,占却半部缙绅”、“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一城冠盖半桐城”等佳话,人们耳熟能详。但是,有一则关于麻溪姚氏的“一筐两进士”的佳话,虽然记载于乡邦文献中,人们传颂的还不多,这里笔者依据乡邦文献叙述这则佳话。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的一天,桐城麻溪姚氏的八世祖姚希廉,含饴弄孙,将两房的两个刚刚满月相差八天的孙子放在一个筐中逗弄。这时,一道士乞食,希廉款待道士饭食。并抱歉地说,家贫不能治酒席。道士笑着说:“一筐中盛二进士,何忧贫乎?”后来,这两个孙儿姚之骐、姚之兰果然都高中进士。自此后,麻溪姚氏硕宦名儒辈出、人文蔚起。在明清时期蔚为壮观的桐城人文景象中,张、姚、马、左、方等世家大族引人注目。其中如就文学成就而言,应首推麻溪姚氏。麻溪姚氏原籍浙江省余姚县,其先祖姚胜三随父官居安庆,后在桐城大宥乡麻溪河畔落户。麻溪姚氏自迁桐以来,“代有名贤,学问文章,道义宦迹,渊源有自。”(姚莹《十幸斋记》)。李大防《蜕私轩续集序》引乔损庵言:“国朝自康雍以来,父子祖孙踵为大儒,著书之多,赓续至二世三世者,或有其人。如桐城姚氏,代有著述,历三百年而未有已,则未之前闻,求之史籍,亦罕其匹。” 麻溪姚氏之所以能“父子祖孙踵为大儒”,八世祖葵轩公是位关键性人物。姚莹在《姚氏先德传叙》中感叹:“自明季以来读书仕宦人物称盛者,皆葵轩后也。”姚希廉(1514-1563),字崇贤,号葵轩,参政公姚旭曾孙。他“少习举业,尤精六艺。”由于父亲早卒、诸弟妹年幼,家道中落。为了支撑家庭,他放弃举业,奉母孀居,经理田畴,抚育弟妹,教育子女。姚希廉对家族兴盛的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操行友善正直】:《姚氏先德传》记载了两个小故事。一是“婢死不诬”,云:“有婢刈草,侵邻人界,邻人詈辱之。婢归,以病死。其父号泣,欲讼邻人罪而要其赀以求公。公曰:‘婢实病死,而故陷人以利其有,岂无天乎?’不许。邻里闻之益多公。”二是“济族还宗”,《姚氏先德传》云:“戚党或贫不能存,公屡振之莫起,且鬻其子,公益悯之,为赎还其宗,且劝之力耕,卒遂饶裕”。这两则故事表明,姚希廉为人正直,不昧天良,宅心仁厚,胸怀仁爱,待人友善,体恤宗人。【重视子女教育】:《桐城耆旧传》记载:“(姚希廉)千里延名师教子,鬻产共具束脩,豫储中堂阁上,每月朔,拜而后致。见文儒敦行有道之士,必与款洽竟谈,以饫诸子闻见。每宵分篝火,潜携杖,听诸子诵书声。因颜其馆曰‘听玉’。”姚希廉有六子,皆聪慧。他千里延名师,变卖家产备齐老师的薪酬,预先放在中堂阁楼上,每月初一拜礼后付给老师薪酬。夜半时,他悄悄的携杖站在学馆外,听诸子诵读,并将学馆题名“听玉”。【《感怀》传承家风】:姚希廉所作的《感怀》诗又称《麦饭》诗,在麻溪姚氏家族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其昶《桐城耆旧传》云:“(姚希廉)尝困于徭役,族诸生某例得免役,请之不应,惫甚。值岁除夕,炊麦半升,未熟,追呼已在门,于是慨焉感怀,赋诗一章,贻诸子曰:‘子孙他日有兴者,当厚恤宗人也,吾诗志之矣’”。当时,姚希廉一家困于徭役,生计艰难。而姚族内有人是秀才,按例可免役,姚希廉请他施以援手,以求纾解困境,但未能如愿,希廉为此疲惫不堪。时值除夕,炊麦未熟,征役追索上门,以至于过年不得安宁。此情此景,让姚希廉感慨万分,一首《感怀》油然而生。诗云:四十年来光景殊,蹉跎岁月竟何如?儿童五六饥寒迫,家计萧条事业孤。爨火烟余蒸麦饭,竹篱掩罢听征呼。重重乐事人间有,寥落凄凉似我无!这首特殊背景下所赋的《感怀》诗,对姚希廉诸子产生了刻骨铭心的激励作用,从而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姚希廉生有六子,在他去世后,长子承虞如父,“督诸弟力学甚严,昼夜不怠,或有倦者,则策之日:‘麦饭之诗,其敢忘诸?’。由是诵读之声与悲号之声相闻,闻者感叹。”受《感怀》诗的激励,姚家诸子刻苦向学,祖虞、自虞、本虞、宾虞四人在父丧服阙后,竟然同一年进了郡县学。姚希廉的后世子孙不仅对《感怀》诗铭记于心,并形成步韵赓和《感怀》的家风传统。姚莹《姚氏先德传》云:“吾家自九世祖(笔者注:指姚自虞)以下,入学、得科第,莫不和《感怀》诗。”姚氏的步韵和诗传统到十六世姚鼐时中断,到十九世姚濬昌时,又再次得以恢复。历代后人赓和《感怀》诗歌,不断强化着麻溪姚氏族人的文化记忆,深深影响着族人的精神世界,激励着后世族人崇文重教,不断进取。当年,姚希廉放在一个筐中的两个孙儿姚之骐和姚之兰,分别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万历二十九年(1601)后考中进士。姚之骐官湖广湘潭令,治行有循声,民为谣曰“只饮湘潭一口水,不染长沙半点泥”,祀乡贤祠。之骐次子姚孙森(谱称珠树公)为张英岳父。姚之兰通籍后官福建海澄令,后迁南礼部主事,升任郎中,又出任杭州知州、汀州知州。汀州任满时,念母老乞终养,皇帝许之并下诏称扬曰:“汀州守之兰,急公惠民,廉退有让,可谓淑人君子矣。其加按察司副使,以荣其归。”祀邑中乡贤祠,海澄、杭州、汀州名宦祠。
自此,姚家成为地方显族,列于名门望族之林。参考文献:
1、姚葵轩公传弟二十九(马其昶《桐城耆旧传》)
2、姚湘潭、副使传弟四十二(马其昶《桐城耆旧传》)
3、桐城麻溪姚氏源流考识(张泽国《六尺巷文化》公众号2018-2-20、2018-3-11、2018-3-18、2018-3-25)
4、桐旧集(杨怀志江小角吴晓国点校)
5、桐城续修县志(道光版)
6、姚氏先德传(姚莹)
7、赓和《感怀》:明清麻溪姚氏家风的一个面相考察(汪孔丰《池州学院学报》2017年8月第4期)
? 精华推荐 ?
枫香岭有幸埋忠魂(上)
枫香岭有幸埋忠魂(下)
南宋桐城名医李几道的两则轶事(外一篇)
清朝那些宦台的桐城人
万柳堂上的桐城人身影
从桐城中学石柱刻“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说开去
合欢花开满桐城
《虞初新志》中的桐城趣事:一枚印换酒千罂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