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济一堂的意思读音 济济一堂的意思和运用方法形容什么人-sbobet网址

济济一堂的拼音

济济一堂的拼音是jǐ jǐ yī táng。

济济一堂的拼音jǐ jǐ yī táng。解释:济济:众多的样子;堂:大厅,厅堂;一堂:满堂。厅堂内聚满了人。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引证:《尚书·大禹谟》: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咸听联命。”

拓展资料

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常用成语济济一堂来形容。这一成语最早应是出自《书·大禹谟》:“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咸听朕命。”在后来的使用中,呈现明显的褒义色彩。人多热闹,且气氛融洽祥和,或者是众多才俊相聚,才用此成语。

“济”字解析

其中的济,是个形声字,左边的偏旁三点水是义符,表示该字义与水相关,右边的齐是声符,表示该字的读音。

 

济的本义就是济水。济水源出河南济源县王屋山,流经山东入渤海。“其阴,济水东流。”(姚鼐《登泰山记》)“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李颀《与诸公游济渎泛舟》)“何如潇洒山城守,浅酌清吟济水边。”(曾巩《芍药厅·小碧阑干四月天》)“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徐祯卿《济上作》)“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郦道元《水经注·济水》)“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尚书·禹贡》)以上数例中的济,都是用的本义,指济水,即今俗言济河。现在黄河下游的部分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是从济水得名。我国的江河,大都有自己的名字,如汉、沔、湘、沅、泾、渭、汾等等;而江、河在古时都是特指,即长江、黄河;后来才发展而成泛指的;这属于语言演变中词义扩大这一类。

这里可让思维“驻足”一会儿,想象、思考一下济水当年的情景和济之词义发展的关系。济水发源于河南西北部济源县(现济源市)王屋山,随着地势的北高南低,济水自然向南流,水势很大,水量很足,由此生出叠音词“济济”,作形容词用,形容“众多的样子”或“整齐美好的样子”。作名词、形容词用时,读上声。

济水一直冲过黄河继续向南流(而后拐向东流入海,成为古所谓四渎之一)。这样,在中原大地上出现了奇观:两条大河十字交叉!济水从黄河北岸“渡过”到黄河南岸去了,因此济有了“渡过、过河”的义项。或者说大自然的奇观启发人赋予济这一河流的名称以“渡过、过河”的动词义项,而不用泾、渭、汾等来担当此任。作动词的济,读去声。“济河,围令狐。”(《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楚辞·离骚》)引申为“渡口”,如“济泽之阿,行潦之蘋藻,寘诸宗室,季兰尸之,敬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渡过、过河就是行程的“通、贯通”,如“天下之物莫柔弱于水,然而大不可极,利贯金石,强济天下。”(《淮南子·原道训》)从此岸到彼岸,也是一件事的完成、成功,如“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老子·五十二章》)“鲍叔乃誓曰:‘事之济也,听我令;事之不济也,免公子者为上,死者为下。’”(《管子·大匡》)“虽身济大业,兢兢如不及。”(《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对有困难者施以援手,使其能由困难的此岸到达克服了困难的彼岸也是济,这就是“帮助、救济”。“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论语·雍也》)“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吕氏春秋·离俗》)“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韩愈《原道》)“惟以周穷济乏为事。”(《晋书·何攀传》)“每闻他方之产可以利济人者,往往欲得而艺之。”(徐光启《甘薯疏序》)此义在现代汉语中运用极多,济贫、济世、接济、赈济、无济于事、假公济私、刚柔相济、同舟共济等等皆是。

还有“继承、延续”义,如“世济其美,不陨其名。”(《左传·文公十八年》)“世济其轨,不陨其业。”(《后汉书·荀淑传》)“增加”义,如“莫敖曰:‘盍请济师于王?’”(《左传·桓公十一年》)“若不胜狄,虽济其罪,可也。”(《国语·晋语一》)“得益”义,如“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周易·系词下》)“谁知他命运两济,不承望自到雨村身边,只一年,便生一子;又半载,雨村嫡配忽染病下世,雨村便将他扶作正室夫人。”(《红楼梦》2回)“利用”义,如“夫以信召人,而以僭济之,必莫之与也,安能害我?”(《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停止”义,如“厉风济则众窍为虚。”(《庄子·齐物论》)皆由最初的动词义引申而来,现代汉语中很难见到了,从略。

从济词义的变化,我们可以“有叹焉”。一是词义的产生、发展、丰富和人的生存环境生活实践密切相关。二是济的词义带有明显的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特点。三是济的词义藏有气候变化的信息,早期的济水水势水量足够大,可以与黄河媲美,所以能成为四渎之一;由于气候的变化,水量渐小,才和黄河共同河道。眼下常常讨论的气候变化(暖)现象,绝非近几十年才出现。这些感叹合理吗?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