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拼音(风筝在诗中的多重意蕴)-sbobet网址

风筝的拼音
[ fēng zheng ]
fēng :声母f,韵母eng,读第一声。
zheng :声母zh,韵母eng,读轻声。
词义:
1、玩具。通常以竹篾为骨架糊以纸、绢而成,用长线系之,能乘风高飞。
2、悬挂在殿阁塔檐下的金属片,风起作声。又称“鐡马”。
风筝在诗中的多重意蕴
风筝,又称为纸鸢、风鸢、纸鹞、鹞子等。风筝源于中国,起于春秋时期,据今已有2000多年。
风筝起源
风筝是由何人发明,众说纷纭。据《墨子·鲁问》记载:“公输子(即鲁班)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也就是说,鲁班曾做了一个木制风筝,在天上飞了三天。
但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云:“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飞)一日而败。”墨子曾花费三年时间制造了一木制风筝,在天上飞了一天。风筝到底是墨子还是鲁班发明的?这是个谜题。但这二人都是春秋时人,所以风筝的历史可以从春秋时算起。
风筝因其与春风密切相连,也因其生动多彩的形象,引发了众多文人的诗兴。古往今来有不少风筝题材的诗歌。透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窥见风筝的多重意蕴。
风筝与儿童
在儿童眼里,风筝是春日里不可缺少的一个玩具。春天风大,风筝飞翔在春风里,“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清代诗人高鼎有《村居》诗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芳草青青的草地上,鸟儿在天空欢唱。原野上的杨柳,借着春风,轻拂堤岸,一派烟雾迷蒙的氤氲景象。有如此美景环绕,岂能辜负了这大好春光?
放学归来的儿童,欢快地奔跑,手中牵引着喜爱的风筝。嫩绿的春草、欢快的黄莺、娇柔的杨柳、活泼的儿童,再加上生动的风筝,好一幅春意盎然的“乐春图”啊!
此诗成功地将童年的朝气与早春的生机联结在一起。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一个风筝。其实何止儿童,放风筝已经成为春日里人们喜爱的一种户外活动。
演奏乐曲的风筝
唐代诗人高骈在《风筝》诗中写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寂静的夜空中,何处传来弦声?这弦任由风儿演奏出简单的音调。这音调似乎很模糊,但仔细听来却能成曲,也勉强能欣赏。
这曲子一会儿又变奏出另一种声调。可见,唐代的风筝装有弦或笛,飞入天空在风的演奏下发出声音,甚至能够产生美妙的乐声。这也就是风筝名字的由来——因为它能在空中发出筝弦的声音。所以如果仔细区分,风筝和纸鸢还是有区别的。普通纸鸢不会发出声音,而风筝却能奏出音符。
助益军事
风筝由于能飞得很高,形状、颜色方面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又有一定的载重量,故可以作为测量距离、传递信息、跨越天险的神奇工具。在历史古籍中有利用风筝进行相关军事活动的记载,甚至飞机的发明都受到了天空的鸟儿与风筝的大量启发呢。
爱情中的风筝隐喻
春天是生发爱情的季节。流行歌曲中往往以“风筝断了线”隐喻爱情的逝去。其实在古诗中早已有“断线风筝”以及此类爱情隐喻了。唐代元稹《纸鸢》中有“风吹绳断童子走,余势尚存犹在天。愁尔一朝还到地,落在深泥谁复怜。”表达断线风筝一朝到地落入深泥中的可怜窘境。
断线意味着爱情与别离。无名氏所作《纸鸢上羌天》中就有:“纸鸢上天线扯断,漠漠羌天只有云”的句子。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曾以断线风筝为谜底有诗一首:“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将断线风筝与别离联系在一起。
骆绮兰的《春闺》诗曰:“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这里断线风筝引来的无疑是一段春天的闺愁。诸如此类的诗歌,不胜枚举。
风筝给色彩斑斓的春日增添了诗情,给姹紫嫣红的春日增添了欢笑,也给希望满满的春日增添了意蕴神采。让我们去原野上放飞一只心灵的风筝吧!让它承载我们的童心、梦想、爱情与希望。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