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sbobet网址

网友提问:

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优质回答:

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掩耳盗铃的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原文如下【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现代白话文解释为: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一个做人哲理,就是一个人不要趁火打劫去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做人要规规矩矩、干干净净、本本分分、勤劳致富。千万不要做男盗女娼之事。做任何事情不要以为别人都是傻瓜,聪明反被聪明误。人在做天在看,心存侥幸的干坏事最终都会暴露无遗,让众人唾弃而身败名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掩耳盗铃本身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傻不拉叽的家伙。

其他网友观点

谢邀请,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的事情不要,自欺欺人,你所做的一切在明眼人的眼睛里都是,愚蠢之及。

其他网友观点

我是用户高48229。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讲的是春秋时期一个既贪又蠢的人,听说晋国的智伯灭掉范氏,便想到范家发点外财,在范家只发现一口大钟,但钟很大,背不走,心想把大钟砸碎装走铜片不就行了吗?于是就用大锤砸钟,结果钟发生很大声响,心想捂住耳朵就听见了吗?于是砸一下立刻捂自己的耳朵,就这样把一口大钟砸碎,装麻袋里背走了。掩耳盗钟演变成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的故事很显然告诉人们蠢人总是自己欺骗自己。然而世上纵然有千千万万的这样自以为是的蠢人,却没有人承认自己蠢,总以为自己聪明绝顶,其实自欺欺人。就如那些贪腐的“老虎”们,总以为自己的手段天衣无缝,明目张胆地获取不义之财,最后落了个身败名裂。掩耳盗铃是蠢人的蠢法子,是掩不住真相的。

其他网友观点

当人犯傻的时候最好拉住他

其他网友观点

个体性的掩耳盗铃是可笑的,群体性的掩耳盗铃是可悲的。

其他网友观点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人是很擅长讲段子的,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

除了“掩耳盗铃”,与之类似的成语,你肯定知道不少,比如经典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还有“邯郸学步”诸如此类,都是以嘲讽某些人为手段,借机讲一个道理。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先秦诸子书,比如“掩耳盗铃”就出自《吕氏春秋》,其他包括《韩非子》《孟子》《列子》等等,翻看一下,你会发现里面有非常多的“段子”。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成语故事里的主人公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懂常识,因而显得非常蠢。我打赌,你在现实中肯定没遇见过这类人,古人在现实中也很难遇见这样的人,因为获得这些常识并不需要什么手段,正常的言传身教和所见所闻已经足够了。

那么古人为何要在书里讲这些“段子”呢?

一是他为了讲道理,会把某些事情进行“修辞化”处理,夸大、缩小、添油加醋,以期引起注意,比如现在的标题党。

二是为了嘲讽某些人。先秦时代列国林立,“地域黑”比比皆是,被黑的当然以弱国居多,这种欺软怕硬古今如一。“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嘲讽的都是宋国人,为什么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爱嘲笑宋国人?因为宋国是商朝之后,周武王灭商之后,奉行“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之策,把商的后人封于商丘,为宋国。宋国本来就弱,同时还享受优待政策,不用缴税,其他诸侯瞧他不顺眼,于是想着办法编排他。

可以确定,很多这类段子都是编出来的。

当然,不排除有些事真的发生过,只不过,概率太小。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相关的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