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作是什么意思解释(鄙人拙作是什么意思)-sbobet网址

鄙人拙作是谦词还是敬词?

谦词,意思是自己浅陋的作品。

七律·榴花

文/墨名棋妙

百花次第去纷纷,一笑归来独不群。

龙吐丹珠霞出海,凤呈赤羽火烧云。

千年已见横钗鬓,人世何妨醉舞裙。

桃李风流俱往矣,我行春事继东君。

“诗词吾爱网”这期擂台赛《榴花》已结束,这首拙作忝列第一。赛事中部分讨论内容涉及到了这篇拙作,这里想说说个人写作时的想法,顺便谈谈对参赛类诗作写法的感受。

诗词竞赛,有竞就有争,无取胜之心,就没必要参加竞赛了。参赛诗词的写作,也是写诗词,但跟平时自己写着玩还有是区别的。我是军人出身,习惯把“做事”看成是“打仗”,打仗就要求胜,也习惯于条理清晰。我总结了一下,这两年多参赛的历程,认为有以下八点是需要注意的,供诸君参考:

一曰夺目

一次诗词赛参赛作品动辄成百上千首,超过十首就会审美疲劳,评委和读者没那个心情和时间篇篇诵读细细品味的,初看就是走马观花。需要评委和读者在你的作品前立足下来,看第二遍、第三遍……那你的作品就得有足以使人吃惊的语言,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在竞赛中就是需要这种效果,不然评委扫两眼也就过去了。拙作这篇第二联“龙吐丹珠霞出海,凤呈赤羽火烧云”,初时上联不是这样写的,最终决定下来这样用词,无非就是将“丹珠、霞出海、赤羽、火烧云”这些表示颜色效果的字词叠加,渲染气氛,加深印象,让人惊艳,引人注目。看来这个目的是达到了的。杜甫在诗中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我觉得懂诗的人都是一样的,既想写出佳句来,也喜欢佳句,只有看到惊人的句子才会停下脚步来,细细体会咏读,才会引起共鸣。如味淡如水,只能呵呵了。至于有的诗友说这联合掌了,那就见仁见智了。合掌,定义是指两句话说一个意思,两句话词语中有同义词甚至可以互换者就是“合掌”了。拙作这第二联两句话不是说同一个意思,也没有一个能称得上是同义词的,显然不称之为合掌。怎么说与想表达什么是两码事,为加强语势的效果,这只是一种排比的修辞手法而已。合掌,其实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有人说:“所谓合掌,粗浅者用之则为病,博深者用之则成典。一旦写到了境界,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皆成精品。”我深表赞同。夺目,本来就是指光彩耀眼的意思,只要不夺目过度,把评委的眼睛晃瞎,这个效果自然就达到了。

二曰取势

何谓势?《孙子兵法》云:“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雷鸣九天是势,龙藏深渊也是势,烈火燎原是势,激水漂石也是势……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万物皆有势,诗也不例外。诗势,就是藏于诗后,与文字相伴的东西。古人按自己理解不同分类,列出了很多种。缠绵悱恻、高古典雅、豪放疏野、飘逸旷达……这些都是诗之势。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所说诗之品有九,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的三境界,都是在说一个势而已。晦涩难懂、散乱无文、文不对题……这些也可说是势,劣势而已,不在取势范围之内。诗词中常说的大气魄、大境界、大写意,我理解,就是指其格局,就是势。写诗填词,必取其势,无势则沦为下品。这首拙作,我取的是“旷达飘逸”之势,诗中字句、节奏、韵味皆是为表现此势服务的。如其中的十几个动词应用,“已见”、“何妨”的虚词转折,以及第二联、四联给人的气势感觉,去纷纷、独不群、横钗鬓、醉舞裙、俱往矣、继东君这些内容,都是为“旷达飘逸”这诗势服务的。字词选用上,增其势者,用之,减其势者,舍之,混其势者,慎之。有的诗友说,榴花开,不能叫归来。春阑珊,百花去(离开人间),既有去,为什么不能有(榴花)归来(人间)呢?还有个诗友在评论中说,笑,就带有红的意思,与第二联意重了。笑,是个动作,红是颜色之一,笑必须要或必然是脸红吗?不一定,两者没必然逻辑关系。还有诗友提到,“千年”与“人世”对仗不工整。这点我承认,确实不太工整。我曾选用过“百世”、“一世”、“半世”等这些对得工整的词,但已没了那个味,大家不妨换上读读体会下。“人世何妨醉舞裙”,才能准确表达出“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那种“旷达”之势。势是格局,是灵魂,为势,什么平仄合不合都可舍,何况对仗工不工整、重不重字这些小问题。见到有人天天说教,不要以律害意,要重意要重境界,可实际上只局限在一些小枝节上,其人其诗是不会有什么大格局可言的。这样写,那样写,诗,就应当这样写。

三曰出新

创新是灵魂,是动力,是源泉……老生常谈了,不打算多说。还是以拙作为例吧。古来诗词中,谢东君、恨东君、信东君、负东君、问东君、媚东君……多了,你继续这样写,拾人牙慧,就没什么意思了。但“继东君”呢,古来没人写过,这就是新。东君可继吗?可。继,本义就是把断了的丝接续上,有继承、随后、跟着这些意思。东君,司春之神,掌春事,春事也特指花事。“春去花随尽,红榴暖欲然”(宋·陈师道《和黄充实榴花》),这个时候榴花(我)一枝独秀,将春意花事延展,难道不是继东君(之志、之业)吗?创新难,大部分意象古人都写过了,风花雪月类的意象更是难创新。创新,无非就是在炼字、表意、协韵、说理、明义、得趣这几个方面。点上找不到创新的地方,可以在组面上创新。给人观感不一样,让人耳目一新,也是创新。没新意,就别写了,纯是浪费时间和笔墨。

四曰击奇

奇,奇兵也,指出手攻击的角度。“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营而离之,并而击之”。这里所说的击奇,主要是说扣题立意的角度。绝大多数的诗词竞赛,是命题创作形式。平时的诗词写作(即兴创作),可以说是为自己而写,而竞赛创作却是为别人(主办方)而写。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以正合,是合其理;以奇胜,是出其意。这里讲的正、奇,就是指审题和立意了。审题,是基础,须正确合理,就是要尽一切可能了解命题中对象的正确情况。如前面有一期的竞赛题目是“箬竹”。有的诗友投稿中写它高耸云宵、叶如剑锋、书写用简、制作竹笛、斑竹泪、不开花等等,这些都是想当然的结果,与箬竹的事实不符。立意,是关键,须出奇制胜。汤显祖说:“大凡作诗,先须立意。意者一身为主也。”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立意之重要。如思乡怀人,离愁别绪,爱恨情仇,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孤高自许,不同流俗,怀古幽思……诗词中要表现的这些情感观点,就是立意。一首好的诗词作品,其主要引人共鸣的关键,就是立意的高度和角度。除了平时作诗所要求的立意要高、深、精、新外,参赛诗作因同题,参与人数多,还需要“奇”。不“新”不“奇”,不能吸引读者,平淡无奇更是令人难以卒读。所谓“奇”,就是立意要新奇、神奇、奇趣、奇妙。苏轼说:“诗以奇趣为宗。”奇趣,因其奇,才有趣;奇与趣相连,趣与味相连,奇趣即味,味即诗。意境的形成,靠的是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拙作这首《榴花》,不求形似,遗貌取神,以物拟人,借物抒怀,在春花凋零,一花独艳之际,借“榴花”之口,说出“桃李风流俱往矣,我行春事继东君”。目的就是想以不同于别人的角度,不流于俗,显露气魄风骨,因本人功力原因虽然未能如愿,但努力方向应是对的。

五曰纵横

纵横者,奔放自如、奔驰无阻也。诗词以顺畅为美,一首好的诗词,必然是言辞精当,语贯顺畅,字字到位,而无硬凑之感的。欲达天马行空、行云流水、挥洒自如之境,无非就是炼字、炼意、炼神。这里仅列出参赛诗词写作忌讳:一忌自造字词,二忌僻字僻典,三忌时空错乱,四忌拆换成语,五忌不讲语法,六忌粗俗不雅,七忌晦涩难懂,八忌矫揉造作。有诗友说到,拙作中转换过急,逻辑也不连贯。如把8句简化一下,应是这样的:百花去,归不群,霞出海,火烧云,横钗鬓,醉舞裙,风流往,继东君。感觉逻辑上是顺畅的。有诗友说,第一句“百花次第去纷纷”与第七句“桃李风流俱往矣”是一个意思。一句是说花去,说事;一句是说风流往,寓情,怎么可能是一个意思呢?

六曰方圆

方是规矩、框架,是写诗之本;圆,是圆融、变通,是写诗之道。无方,便无约束;无圆,将不能自理。写诗填词,当方则方,该圆就圆。方外有圆,圆中有方,方圆相济,才能浑然天成。遵守格律,这是正确的。但过度拘泥格律,就错了。当下很多人既泥古不化,又乱定规矩。认为孤平是大忌,绝不允许;“三仄尾”绝不允许;拗句不能用;对仗时每个字都必须与相对的字词性相同;对仗句中仅一个字或词与相对的字或词意思相近就是合掌;绝句的首句必须“押韵”;首句起韵的格律诗首句韵脚不能用邻韵;格律诗白脚的最后一字声调不能相同;律绝不能押仄声入声韵;挤韵、撞韵、连韵、复韵、倒韵都绝对不可;有人认为不但诗不能用重字,而且词也不能用重字……但是——古人并没定出这些规矩,古人也并不是这样做的。以讹传讹,贻害大矣!越是孤陋寡闻,越是浅薄狭隘,就越是拘泥不化,这些人只是为了显示自己有学问,懂格律,格律精。我写我诗,大可不理。

七曰权衡

虽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诗不厌改”,确实属于经验之谈。袁枚说“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诗词的修改也是诗词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诗词乃语言艺术,遣词造句必须反复琢磨,反复推敲。看到贾岛说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就不难理解刘勰说过的:“富于万篇,窘于一字”了。诗词修改到位,往往一字之奇,可使诗境界全出;一声之稳,可使诗声情并茂。改诗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为一字一词拿捏不准,首施两端的现象。这时,就需要反复咏读,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了。

八曰勘误

这没有什么说的。参赛诗稿,一经提交,就不能修改变动了。所以,提交前的最后检查必不可少。如因为一些低级错误而痛失获胜机会,悔之晚矣。

这里我只是谈谈自己两年多来参赛的粗浅感受,在高手面前,纯属班门弄斧了。如能为一些诗友提供参考帮助,善莫大焉!

网站地图